今年以来,各地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多措并举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
开幕式上,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人发表演讲并宣布多项重磅金融政策。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326亿元,同比增长6.4%,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面对复杂局面,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落实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企业吸纳就业的支持,抓好重点群体就业,促进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5月份,国际环境发生快速变化。面对复杂局面,各地区各部门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展现出我们国家的经济较强韧劲和活力。
各企业持续发挥吸纳就业主力军作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层次地融合催生众多新岗位,为劳动者开辟了多元发展的就业新路径。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今年以来,“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持续显效。
今年以来,国家持续加力稳就业政策,结合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积极拓展就业空间,优化就业服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日前,广东省AI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专题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发布并解读了支持AI和机器人产业的12条“干货”政策措施,推动广东加快打造全球AI与机器人产业高地。
在谋划好增量政策上出实招,用好用足政策空间,围绕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及时研究推出新的增量政策,前后贯通、接续发力。
去一年,我们国家发展历程很不平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部署。
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各经济大省都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措施办法,并推进落地生效。
瞄准市场“冬”风,以冰雪运动为引领的冰雪消费正在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增长点。
春节既是一年中合家团聚、走亲访友的喜庆日子,也是休闲度假、集中消费的传统旺季。
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重要的专业投资力量,也是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压舱石”“稳定器”。
2024年,各方面都在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动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促进科技的创造力向社会的生产力转化。
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全国知识产权系统顺利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十四五”以来知识产权事业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2024年,我国外贸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实现了总量、增量、质量的“三量”齐升。
2024年,我国取得了很不平凡的发展成绩,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让我们通过10组数据,一览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自“两新”政策实施以来,对扩大有效投资、提振消费需求、促进绿色转型、改善社会民生具有重要作用和显著效果。让我们通过10组数据,一览2024年“两新”政策成绩单——
2024年,各地区和有关部门扎实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取得了积极成效。让我们通过10组数据,看2024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成绩单——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作为全球最大的旅游消费市场之一,2024年的中国文旅市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韧性。
2024年,水利部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水利改革为动力,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作出积极贡献。
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开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率先亮出“成绩单”。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李扬在会上表示,“盘点回望,我们总结下来,行业上下都非常自豪、振奋、充满信心。”
此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23年12月31日,普查对象是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一年来的发展历史很不平凡,成绩令人鼓舞。
与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相比,我国经济发展在规模总量、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安全保障、绿色转型等方面都呈现出诸多的积极变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以往相比,“更加”两字的加入,表明了财政政策力度的进一步加大。
从前几年的“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拓展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排序与措辞的变化,显示出2025年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日前,11月份部分先行指标陆续公布。随着存量政策持续显效、增量政策有效落实、政策组合效应不断释放,我国经济向好回升基础继续巩固。
在存量政策加快落实和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力推出作用下,10月份除生产需求主要指标明显回升外,市场信心得到提振。
今年1-10月份,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36万亿人民币,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2%,随着金融支持力度、新模式培育力度、签证便利程度的不断提升,我国外贸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工业和投资是支持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10月份工业和投资都保持了稳定增长,对于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各项政策特别是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见效,10月份以来,我国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市场信心得到提振,经营主体预期有所改善,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回升向好态势。
目前,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加快建设,庞大的基础设施网络有效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
近年来,中部地区经济总体平稳,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产业基础明显改善,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中部地区发展站到了更高起点上。
上海市要更好发挥带动作用,江苏、浙江、安徽三省要各扬所长,凝聚强大工作合力,不断谱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
可以预见,中国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将为深化和扩大国际合作提供更多新空间,这会产生强大的磁场引力效应,未来外资企业投资中国的信心和意愿还将不断增强。
产业是生产力变革的载体,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中不断形成新质生产力。
今年,东北地区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在航空航天装备、钢铁、数控机床等重点行业,着力打造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全力推动工业振兴、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
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一季度呈现出来的发展韧性将延续到更长时期,将为消费发展筑牢坚实根基、提供不竭动力。
“以旧换新”背后,既有消费品提质升级的行业性结构转型的原因,也和满足消费者对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有关。
我国货物贸易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向好态势,连续5个月同比增长,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经济学体系能否建立、命题能否提出,首先要看其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历史是不是提供了这种可能,并对其产生了强烈的需求。
我们要坚持目标导向、行动导向,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推动绵亘千年的古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前三季度,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4.32万亿元,同比增长3.1%,占进出口总值的46.5%。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指数由2013年基期的100升到2022年的165.4。
我国作为制造大国,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是巩固国家安全、不断驱动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的“强引擎”,更使中国成为了稳定世界经济增长的“压舱石”。
为提振大宗消费,《措施》明确提出因地制宜优化汽车限购措施、畅通二手车市场流通、加强汽车消费金融支持,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提升家装家居和电子产品消费等具体措施。